[山海圳D2] 串起山與海的時光隧道,重返消失的烏山越嶺東西口。(內有GPX)
翻越烏山嶺的『東西口健行』據說在民國4、50年代是很火紅的路線,完全可以媲美中橫健行與溪阿縱走(現今火紅的眠月線為其中一段)。這條古道在山海圳國家綠路線可是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也象徵著山與海的連結。1920年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在興建烏山頭水庫時,就經常行走在這條路上。
翻越烏山嶺的『東西口健行』據說在民國4、50年代是很火紅的路線,完全可以媲美中橫健行與溪阿縱走(現今火紅的眠月線為其中一段)。這條古道在山海圳國家綠路線可是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也象徵著山與海的連結。1920年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在興建烏山頭水庫時,就經常行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沿著鹽水溪自行車道來到山海圳的起點,接下來將順著嘉南大圳排水線前往玉山主峰。幸好嘉南大圳這段路線有單車可以騎,沿途偏僻,幾乎都是魚塭與工廠,連比四大超商加起來密集度都高的檳榔攤也很難遇見,冬季的台南,我們依舊很想買結冰水。
這是台灣第一條以綠道為名的長距離步道,用台南山海圳綠道(自行車道)為基礎,於2018年正是串連成「山海圳國家綠道」。這是一條由自行車道、登山步道、產業道路與公路連結,沒有官方時間,也沒有規定一定要全程用走的(很重要)親民又接地氣長距離步道,大推!
淡蘭古道有250座小土地公廟,這也說明了早期先民活耀的生活紀錄。而飯糰此行的淡蘭古道中路,很幸運地一路上都被最強的男人呵護著,同行隊員無不嘖嘖稱奇這次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