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阿里山有座白雪村,沒有童話也沒有公主,只有過勞的小矮人

一直到出發前3天,我們才真正的開始認真討論並規劃路線。『白雪村』有很多走法,據飯糰知道的主要有四條路線,分別是鹿林山路線、石山引水道路線、霞山鐵道及北霞東水山路線。其中鹿林山與石山引水道除了要過溪,還有危險地形,需要技術性裝備,更要有地圖判讀能力,若沒有以上技能請勿進入。
出發前一晚,其實我們對路線的選擇還是無法決定,最近的梅雨加上午後雷陣雨,選擇過溪路線有相對的風險。原本我跟馬揪想要說服領隊改成風險相對較低的不過溪路線前往白雪村,但我們的腦波超弱,Eva一直說沒問題,我們的腳程時間絕對綽綽有餘,還說中午就可以到了。我說妳的12點標準怎麼算的? 根據成大山協2019年紀錄 (我們參考眾多紀錄之一),他們是42人大隊,我們只有4人,時間就抓十分之一。我說老闆啊~(老闆=此行的領隊=Eva),今年雖然是虎年,也不用畫虎爛啊~最後老闆更拿出殺手鐧,我倆敵不過她說的『滿地盡是水鹿角』的妖言,最後妥協,就從鹿林山下切博博猶溪,看樣子我們對於鹿角的執念真的很深。



Day 1 07:00塔塔加大鐵杉-07:50鹿林前山-09:15石水山基點-10:55垂降點-14:45博博猶溪-15:30過溪完成-18:00白雪村
這是我第一次走大鐵杉的那條岔路,一早還看見了山羌。我們在天文台附近鑽進了箭竹叢中,沒想到這路徑有在維護,沿途還可以看見玉山群峰的美景,讓我們真的以為可以大概中午就抵達白雪村,但這個夢,就在過了真鹿林山之後就變了調。再次鑽進箭竹叢中,下切之後就沒有退路,那個陡度讓人一點都不想要往上爬。也從這裡開始沒有再看見任何布條,再次強調如果沒有判讀地圖能力的人請勿嘗試。





很快的,我們抵達傳說中的6米岩壁(2520m),這裡必須架繩垂降。樹旁的垂降點腹地很小加上土石鬆軟,安全來說只能站個2-3人,往下看,岩壁是凹進去的,可說是沒有腳點。Eva先下去,大蝦在上面協助放包,然後馬揪第二位下去協助接包,我第三位下去,最後是大蝦,以上是我們的順序與策略。

當Eva下去時,『唰!』的一聲,連在後面小山坡排隊等進場的我都很明顯的聽到。幸好Eva有戴手套,不然那個手絕對會燒傷。至於發生了什麼事呢 ? 以下是當事人與夥伴的敘述…
《我一個擺盪和飛踢2腳瞬間就抵達崖下》-擷取自當事人臉書
《Eva無確保下降,結果下滑太快,上面的人心臟都停了。》-擷取自同行夥伴臉書
雖然敘述有點出入,但一切平安就好。輪到馬揪,第一次本來也打算直接抓繩下降,當她抱著大樹面對岩壁準備下去時,根據馬揪回台北在車上的敘述是這樣的『我的手開始不自主的一直發抖,我真的不敢下去,只好再爬回來。』馬揪跟大蝦用另外一條扁帶做成安全吊帶,順利地下去。此時,還在後面小山坡等候的我,只能說好傻好天真,一點害怕的感覺都沒,直到換我穿上扁帶的那一刻。
抱著大樹,轉身雙腳踩在凸出去看起來堅固又不太信任的樹枝上,『我是抓這條繩子嗎 ?』『是的,如果速度太快你再跟Eva說放慢一點』『好。我要下去嚕~』雙腳離開那個樹枝,一個瞬間,我好像迎面先被丟了一堆泥土,就雙腳直接插進鬆軟的土裡,完美降落,快到我連話都來不及說完。我正要轉身問Eva這速度是正常的嗎? 我覺得超快的,發現大家嚇傻了,一直問我有沒有受傷,腳還好吧!? 而我一開口說話,才感覺到我全身滿臉都是土,連嘴巴裡都是,大家也才鬆了一口氣,破驚嚇而笑出聲。總之,以上是一個孩子這次有被神明保佑的故事。至於這個小插曲,事後檢討是彼此溝通出了一點問題,記取教訓,也感謝神明保佑。






總算預想的第一個難關在沒有很流暢也順利平安的完成,天空也開始下起雨了。所幸雨勢不大,而對面的山頭,也是我們今天要前往的目的地,天很黑雲很厚,應該正下著傾盆大雨,不由得開始擔心待會要過溪的水位。沿著岩壁下行,進入原始叢林,此時太陽又再度露臉,陽光照射進翁鬱的森林裡非常美麗。在這段路上終於開胡,馬揪非常幸運連莊2次,我依舊是掛蛋而歸,但沒關係,起碼我撿回了毫髮無傷的一雙腿。感謝大蝦把撿到的給我,我笑說以後我就撿朋友的就好啦,幹嘛自己撿。
越接近博博猶溪,大夥兒的心裡越是緊張,那個水聲聽起來有點大。抵達溪谷,這次被Eva徵招來的溪降夥伴-大蝦開始尋找適合的過溪點。過溪的水位最低也都超過小腿,為了增加腳底的摩擦力,我們脫掉鞋子只穿襪子涉溪,一切都很順利。平安過溪,此行的最讓人擔憂的不確定因素消逝,剩下最後爬升約莫30分鐘就可以抵達白雪村。老闆是這樣催眠我們的,但事實上根本就是詐騙啊~
由於水位豐沛又有點湍急,加上溪邊的強森超多(巨石強森)且滑得要命,若要上溯300米到上切點應該會非常耗時,於是我們決定就近找地點直接硬幹上去。超靠北的,光是從溪邊要上去樹林又是一次人包分離的硬拉,接下來的3個小時,粗口就像Rap一樣停不下來。一開始Eva跟大蝦還想說30分鐘就到了,想要穿著拖鞋揹著裝水的重裝上攀,That’s almost impossible! 大家為了要活下來,除了架繩,剩下的就是把手死命地插進土裡,靠著各式各樣的樹根,一邊發出野獸的叫聲,一邊慢慢往上推進。這3個小時,除了最後10分鐘是抬頭挺胸的像個人走進白雪村,我們的腰沒有挺直過。記得當抵達白雪村時,看到我們的友隊也是後來的鄰居,他說根據我們身上土的覆蓋率,好久沒看到這麼狼狽地山友了。(由於這一段是一場生存戰,沒有多的手可以拍照)



本以為是很Chill的行程,被我們搞得超硬的。晚上,在天幕底下,大家喝酒吃肉互相幹譙。突然,白雪村已經不是我們的目的,今天的經歷才是讓我們留下白雪村的重要回憶。
Day 2 08:40白雪村離開-11:40南鞍營地+午餐-12:00出發(霞山鐵道)-15:00登山口
露水加上反潮,連睡在天幕下都在滴水,邊煮咖啡邊曬裝備,我們只想享受當下,也無心村裡的模樣。話說我們一直以為白雪村應該沒什麼人來,結果抵達的當晚含我們是五隊,隔天還遇到3隊是從南鞍營地來的。
【白雪村】又稱水山村,原本村裡還有吳鳳鄉水山村的門牌,2022年元旦的紀錄還在,卻在2月初的農曆過年已經不見了,被人拔走了。白雪村位在阿里山鄉北霞山東南方,博博猶溪西岸的一塊小平台,主要以提煉樟腦為主。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大量開發樟腦,由於搬運不便,通常都是就地提煉。越老的樟木能提煉的樟腦油越多,但由於大量的開採,樟木越來越小,加上被廉價的化學合成品取代,提煉樟腦也開始沒落。白雪村地處深山交通極度不便,最終撤村併入雪峰村,而雪峰村又被併入現在的中山村。











可能第一天太刺激,白雪村這座消失在地圖上的村落反而讓我們覺得頗失望,滿地的垃圾,被扒走的門牌。若是沒有第一天的精彩絕倫,白雪村就真的很快被我們遺忘。回程,我們選擇最簡單的霞山鐵道路線,昨晚的鄰居說,他們只花5個小時就到白雪村,沿途除了幾處崩塌,70%都是高速公路。
今天的我們只想一切從『簡』,取最快最簡單的稜線路加霞山鐵道回到登山口。你以為老(壞)闆(皇后)會這麼輕易放過我們嗎,一路上都是用30分鐘爬升100-150m的速度往上推進,操到連友隊的領隊都看不下去了,幫我們喊『也讓人停下來休息拍張照膩~』。當小矮人爬上化香嶺白雪村指標的稜線上時,只能速速拍張照,就要馬不停蹄地趕緊跟上隊伍,老闆都不怕小矮人走到口吐白沫捏。




白雪村到南鞍營地有兩條路,稜線路與腰繞路,強烈建議選稜線路。在化香嶺遇到的那隊是從南鞍營地輕裝來回白雪村,這一隊是經驗豐富有探勘實力的隊伍。我們重裝稜線路,他們則選擇了腰繞路。結果,我們在南鞍營地吃完午餐準備出發時,他們才回到南鞍營地。腰繞路不但距離較遠,聽說崩塌也很不好走。
新高口,台18線99.5K附近,是以前阿里山鐵道三條路線,石山線、霞山線與哆哆迦線的交會口。霞山線全長約8公里,鐵軌已全部拆除,僅殘留一些當年高架鐵道的枕木。沿路多處溪溝與崩塌,崩塌都有架繩,好天氣時只要小心都還算好走。離開南鞍營地沒多久,午後雷陣雨也提早報到,過半小時,雨大到是走在樹林間都能夠明顯感受被水扁的豪雨。部分的小溪溝變成瀑布,崩塌路的碎石含水量已經到臨界點,踩上去就會滑動。腎上腺素在昨天已經用完,每個人都走得很厭世,但是那個腿喔~幹~都沒在停的。下著雨的9公里3小時踢完。回到登山口,大概是爬山以來最狼狽的一次,又臭又濕也冷得發抖。感謝強大的隊友們,一起互相幫助完成這趟讓人覺得到底我們是為何而來的奇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