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限定∣萬山岩雕,尋找吃蛇的女人

曾經萬山岩雕是我的口袋名單之一,後來聽說申請不易,就漸漸地被我遺忘在心裡深處。直到今年2月看到山友們造訪,立馬又點燃了希望,感謝老天爺的幫忙,沒有倒團。(畢竟這陣子新康連倒三次)
如何申請萬山岩雕
- 先去警政署申請入山證
- 行經出雲山範圍,也要記得申請出雲山自然保留區許可證
- 以上許可之後就可以到高雄文化局申請萬山岩雕探訪
以上申請連結傳送門 (請點我)
想去岩雕 ? 選吉普車接駁就是正解
萬山岩雕的登山口從多納大橋附近的老鷹雕像下河床距離將近14公里,溪床路踢1個小時是有趣,踢2個小時是浪漫,再踢臉就歪了。強力建議一定要請萬山部落的接駁吉普車,一台車可坐4位乘客,來回一萬,這個1萬元跟七彩湖比真的是便宜又值得。記得一定要提前訂車,我們有遇到當天用踢的山友,他們後悔選擇11號公車,現場問價格,不論來回還是單程一台車1萬2。接駁可洽萬山社區發展協會,文化局審核完聽說會知會發展協會,如果你想爬黑山,吉普車不但不會載你,被巡守隊抓到還可能會被罰錢。
Day 1 與萬山部落耆老曾大哥會合-吉普車出發-我最搖擺兩個多小時之後抵達登山口(約10點多)-無風陡上到差點中暑-慢慢慢慢慢慢慢走也在下兩點前抵達萬山青年會所
與萬山部落的耆老曾大哥相約在林老師卡好咖啡,對!就是真的林~老師,兩台帥氣的吉普車早已經在停車場等我們,整裝完畢就出發。沿著濁口溪溪床前行,曾大哥技術之好,感覺閉著眼睛都可以開。一開始遼溪我們都很興奮在車上亂叫,過30分鐘之後,身體隨著輪下的石頭搖擺,眼神已死開始登出。1小時之後,膀胱開始無力,大哥說「搭吉普車開這種路真的會莫名地想要尿尿。」


在車上,大哥一直叮嚀我們,萬山岩雕都有紅外線錄影機,要上岩石看岩雕一定要脫鞋子,只可以用樹枝撥開岩石上的樹葉,不然會罰錢的。然後還說,如果我們需要緊急備糧,在青年會所後面有一個鐵櫃,把鎖頭敲開可以拿裡面的食物應急(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大哥們簡單地幫我們敬了祖靈,給予我們祝福,相約後天中午12點見。而辣個登山口沒有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直接拉繩硬上山壁,從溪邊一直到岔路口都是無法讓人喘息的陡上,加上又沒有什麼風,走到都快要中暑了。 陡上到第一個告示牌之前(高度約800m),沿路會經過不太明顯的駁坎,很難想像在這樣嚴苛的地形竟然還可以耕作。下山之後,我們才知道附近有舊萬山部落-歐布諾伙(Oupunphuo),那裡有很龐大也算完整的家屋群,但從這個登山口的岔路走警備道過去舊部落會經過很危險的崩壁,有記錄說建議走瘦稜高繞,還要帶繩。過越嶺點,開始緩下,最後下切到溪谷。此時,我們只想趕緊到紮營點,熱到想要玩水想要玩水想要玩水。










Day 2 祖布里里Tsubulili-大軋拉烏Dakarau(第二營地)-孤巴察峨Gubatsaeh
從萬山青年會所到孤巴察峨輕裝來回約6小時,由於今日有午後雷陣雨的機率,也怕自己慧根不夠會在石雕前面登出很久,更有一顆想要早早回來讓皮膚沒有罣礙(有get到嗎?)玩水的心,決定早上6點起登出發。昨天下午巧遇黃家小隊,得知前往溪底登山口除了沿著水路上溯(我們的GPX是這樣的),也可以從青年會所旁一條小徑連結,路跡明顯好走,最後路線都來到溪底的登山口。一樣又是在沒有路的路上努力開出來的硬陡上攀,沿路的繩子都是部落巡守隊最近才新綁的,讓人安心又安全,只不過每上一個陡坡,我們就想著待會下坡應該很刺激喔,滑啊~

祖布里里Tsubulili (TKM2) : 遷徙 ∣ 點點 ∣ 足跡
從溪底登山口到祖布里里牙一咬,很快就到了。是第一個抵達的岩雕,很快地,我們就悟出了,山上這麼多石頭,只要看到有攝影機對準的那幾顆準沒錯。我們圍著石頭指指點點,沒錯就是用手指頭指著那些點點,開始考驗大家的慧根,你看到了什麼!? 紀錄上是說這一區的表達的是遷徙,看的是腳印與不解的點點。



大軋拉烏Dakarau (TKM3) : 同心圓∣蛇紋
續行往上,有一段真的也是陡到很靠北,好不容易抵達和緩的地形,就是第二個岩雕-大軋拉烏,這裡是最晚發現的岩雕群,也是最多的。前方出現了搭建好的獵寮,是曾大哥推薦我們的另外一個住宿點-第二營地。這裡很乾淨,整個腹地更大,更開闊,但是要背重裝來這裡,可能沒有幾個人想要。我記得在這裡夥伴好像看到人形圖、史努比…我看了很久,實在是無法連結,但起碼我有看到像蛇的圖案。而現在的我正在寫網誌,打開我拍的照片,Umn~很多照片都不知道在拍什麼,下山之後跟岩雕就立刻失去連結。









吃蛇的女人
太古,萬山舊部落,Laba’ ulai家祖先娶了布農族Lada’ ulongan家女子為妻。這位妻子趁家人下田工作的時候,吹出噓噓聲招引蛇類,並把百步蛇圍繞在石塊上跟番薯一起燜熟,趁家人還沒回家前把蛇肉吃了。漸漸的~家人的身體越來越差,一查之下才發現她有吃蛇的習慣。家人非常不能諒解這種褻瀆神靈的行為,女子便離開的家,離開前與丈夫約好在祖布里里與孤巴察娥的大石處相見。然而她的夫婿必沒有來,她在石頭上畫下了那些圖案,獨自回到桃源鄉的布農部落。
孤巴察娥Gubatsaeh (TKM1) 人像∣精靈∣湖神∣同心圓
大軋拉烏離溪谷不遠,下切之後又是400公尺的陡上,總之這裡的陡不是沒在客氣的。萬山岩雕群位於高雄縣茂林鄉,萬頭蘭山的東北側及北側,這裡除了原住民的狩獵活動外,平常不會有人來,直到1978年才被發現。孤巴察娥在萬山語是指「在上面有花紋的石頭」,是所有石雕中圖像最豐富的。






Day 3 萬山青年會所-舊鐵道&流籠頭&石板屋探訪-登山口-等待吉普車
回家前,我們稍微打掃了青年會所,把廢棄的寶特瓶都揹下山。此時,才注意到曾大哥說的大鐵箱-我們的緊急備用糧。根本不需要撬壞鎖頭,熊直接把鐵箱掰開了,只能慶幸,幸好我們去看岩雕的時候,熊沒有來,不然我的帳篷可能要被撕破了。回程,南部的太陽依舊毒辣,而第一天以為會很難下的路,跟第二天去找岩雕走的路比較來說似乎已經沒放在眼裡了。回到第一個告示牌(800m處),上方有舊鐵道索道與石板屋遺址,這段路只能說爆陡的,也沒有路跡,就是硬幹上去。小恬說,走完這一段,他覺得接下來的坡都是平路了,哈哈哈。





從告示牌爬上去到逛了一圈遺址回到原點,大概花了40分鐘。依照約定的時間,我們回到前天的登山口,正中午的河床真的會把人曬成人乾,曾大哥帶了寶礦力、可樂跟泡麵來,真的超開心的啦。最後,萬山岩雕只能在南部估水期期間前往,感謝女神山友提供資訊,也感謝部落大哥們的協助與幫忙,也感謝小恬與小恬媽媽收留我們,里港根本就是愛與包容小隊的南臺灣總部。喔~對了~這次也是歐老闆開團沒有把小矮人操死的難得行程,哈哈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