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圳最後的10.9K]台式朝聖之路,玉山主峰3952我們來啦!
話說我們在達邦部落做最後補給,大家的背包已經在緊繃的爆開線,行動糧實在塞不了多少。馬揪的配速讓我們在8:43分抵達5K處,我們才發現這樣子很早就會到捏~還有就是泡茶沒有東西可以配著吃,我們的零食就如其名『零』食,什麼都沒有。繼續颶風式的速度前進,大峭壁6.7K處我們看到了兩個山友在休息。
話說我們在達邦部落做最後補給,大家的背包已經在緊繃的爆開線,行動糧實在塞不了多少。馬揪的配速讓我們在8:43分抵達5K處,我們才發現這樣子很早就會到捏~還有就是泡茶沒有東西可以配著吃,我們的零食就如其名『零』食,什麼都沒有。繼續颶風式的速度前進,大峭壁6.7K處我們看到了兩個山友在休息。
一路上靠著莊主的鷹眼與幽默風趣原式笑話與介紹,4個女人從30多歲的輕熟女到快50歲的婦人家笑到花枝亂顫。回到山莊,明星隊在門口喝酒聊天,都投以疑惑又羨慕的眼神看著四個嘴角微微上揚的女子下車。……
我們的意志被消磨到走一小段就停下來休息,直到我們聽到後方傳來疑似發財車的引擎聲。四個人立馬擺出作戰姿勢,一字排開把路擋住。我們剛好站在一個上坡路的頂端,引擎聲越來越近,我們也越來越緊張。接著,小發財的車頭出現了,但是他卻不敢前進並與我們保持過長的社交距離…
我們跟他翻臉之後 , 牠就用尾隨的方式,我們只要瞬間轉頭瞪牠,就看到牠住躲在樹叢、躲在樹後或路邊的乾溝裡。就因為牠,我們沿路都沒得休息,第一次我們的步行速度有達成谷哥的水準,2個小時踢8K。
翻越烏山嶺的『東西口健行』據說在民國4、50年代是很火紅的路線,完全可以媲美中橫健行與溪阿縱走(現今火紅的眠月線為其中一段)。這條古道在山海圳國家綠路線可是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也象徵著山與海的連結。1920年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在興建烏山頭水庫時,就經常行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沿著鹽水溪自行車道來到山海圳的起點,接下來將順著嘉南大圳排水線前往玉山主峰。幸好嘉南大圳這段路線有單車可以騎,沿途偏僻,幾乎都是魚塭與工廠,連比四大超商加起來密集度都高的檳榔攤也很難遇見,冬季的台南,我們依舊很想買結冰水。
這是台灣第一條以綠道為名的長距離步道,用台南山海圳綠道(自行車道)為基礎,於2018年正是串連成「山海圳國家綠道」。這是一條由自行車道、登山步道、產業道路與公路連結,沒有官方時間,也沒有規定一定要全程用走的(很重要)親民又接地氣長距離步道,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