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這才是真正的手機拜天公啊
經過了一個冬天,沿途草木乾枯,不像第一次來的時候那片綠意盎然,但是一路都是下坡,覺得好輕鬆。回到河床上的鹿有兩條,一條是小獵人新開的捷徑,一條是必須經過崩壁也比較遠的傳統路線,經過昨晚的直落三表決下,大家當然還是要發揮冒險精神,選擇風景比較美但帶有點點點點危險的傳統路線。
早上大家已經把原本預計當午餐的飯糰
(不是我喔)煮成粥來吃了,幸好一路都是下坡,在快看不到水的瀑布下,我們做個大休息。小恬煮個熱茶,大牌、Tan把乾到難以下嚥的大餅嗑掉了,其他人也把身上所剩下的餅乾、水果吃一吃,這一次終於沒有把食物背上山又原原本本的帶下山了。
圖片 : 水量跟10月差好多呀
離開瀑布,大約走20分鐘就來到Ina的工寮,看起來Ina夫婦有一陣子沒上來了。從工寮回到望向剛剛走過的崩壁,心裡沒有覺得恐怖,因為只想趕快下山去吃慶功宴。不同於上次找路的窘境,很快的就下到河床了。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大家都是有備而來,看看那水量,真的是枯水期來走這段比較好。涉水的次數比上次少,走過的水深最高也到小腿肚,這樣真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行走上也更安全了。
半路上,我們躺在大牛取名的好茶版烏魯魯巨石上,石板被陽光曬的溫暖,隨興的躺下來小瞇一下,心裡想的是恬媽媽的好手藝。巨石離新好茶不遠,再看一次新好茶教堂,大概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河床路就結束了。
圖片 : 找到一張風災結束過後的救堂照片(摘自88news)
每一次上山,走再崩壁處,或是走在這樣的河床上,心裡總是有種愧疚的感覺。當我第一次來到里那禮部落看到永久屋的樣子,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小木屋蓋得跟民宿一樣,好棒喔。但是當你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文化,走過他們所走的路,我發現這似乎只是政府製造出來的假象。
不管住在永久屋的部落族人心裡的家是上山的家,還是風災之前的生活環境,但起碼現在的家在他們的眼裡只是個房子。為什麼小獵人要回到山上居住,幫助族人恢復石板屋的原樣,為什麼小獵人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生活?在永久屋的土地上,沒有可以耕作的土,腳踩的不是石板、是柏油。因此他希望藉由我們體驗,不管是利用網路還是口耳相傳,能讓族人回到真正的家。
除此之外,部落的遷村計畫也是讓大家值得反思的問題。以前的遷村計畫是為了有更好的就醫環境或就業機會,但現在的遷村計畫都是因為土地受到破壞,逢雨並坍。獵人在山上打獵,只取所需。山老鼠在山上盜伐,卻是充滿了貪。
『不是山上的人破壞大自然,而是山下的人榨乾了大自然』 (by 賓拿流)
回家的路,其實不難,而是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走,回家』才難。(完)
圖片 : 感謝恬媽媽的好手藝, 這桌菜被我們吃得精光 (圖片只是前半場上菜), 以後南部的慶功宴都要指名來這裡啦 (這也可以說是南部美食秘境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