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緒3年,牡丹社事件後,清廷為了加強對台灣東部的軍事與經濟控制。沈葆禎受命巡視台灣,開山撫番,分北中南三部分打通中央山脈。其中南部共有四條路,其中的楓港卑南道是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南迴公路。另外一條是瑯喬(今恆春)卑南道,其中一段從牡丹灣(今旭海)到台東縣界塔瓦溪約4公里(安朔村)的海岸線即為阿朗壹古道。而阿朗壹則為安朔在清代的古稱,所以就被稱做為阿朗壹古道。
中法戰爭後,軍政中心從台南移到台北,加上浸水營古道(枋寮到大武)這段路比較安全,就取代了阿朗壹古道。因為阿朗壹古道在觀音鼻這個山海關可是危險重重,如果選擇海線,就要算準潮汐,退潮時,趁海浪退回迅速的在石頭上移動。另外一個就是山線,這是現在大家走的路線,手腳並用的攀繩上去,聽說以前繩子有時候會斷掉,然後~~啊~~的一聲受傷了。
圖片 : 這是從旭海漁港開始走的前半段,這裡勉強還可以開車進來
我們從旭海村往旭海漁港慢行,過了警察局繼續前行,然後到一個管制站。在管制站每個人都要簽名,而這裡也是進入古道的最後一個廁所。就讓我們沿著海岸線出發吧~~~GO!!
走了一小段路轉個彎,在我們右手邊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很大天空很藍。走在這個步道上的每個人,臉上的笑容都好燦爛啊!所以接下來就看圖說故事吧…
圖片 : 民宿的司機大哥說左邊的山路比較好走,比較平穩~~但是大家一定都選擇走海灘的啊
圖片 : 除了海浪聲,還有一種特別的聲音…就是當浪退回時滾動了水面下的鵝卵石,石頭滾動的聲音低沉卻又很可愛。
圖片 : 有時候要算好海浪打上來的時間,不然就要上演濕身秀嚕
圖片 : 終於我們來到了觀音鼻,就是要用繩索手腳並用的爬上去,所以各位朋友記得要戴手套喔!
叫好車來接我們了,因為肚子真的超餓的啦~~我們飛車到大武,在那邊用30分鐘把桌上6菜一湯的合菜掃光,坐上火車,滿足也為即將消失的阿朗壹古道心疼。如果那些堅持又或贊成讓台灣的沿海公路串起來的官員可以走上這一遭,或許妳們的想法就會改變吧!!
安朔到旭海及港仔到加樂水是現在台灣公路的缺口,2006年公路局推動「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在環保人士的一陣反對聲浪之下,環評也通過了。這次來到阿朗壹古道,台26線已經整建到塔瓦溪口,接下來是不是真的就要開山洞鋪柏油,真的很令人擔心..
如果只是為了促進觀光,我想這條路要犧牲的東西也太多了..